埇橋區為生態發展構筑林業支撐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人工造林5500畝,封山育林18500畝,農田林網建設258公里……今年,埇橋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整體綠化、科學綠化、生態綠化”的原則,圍繞創建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和農田林網示范區,在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底線的基礎上,發動社會各界參與,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加快村莊綠化改善提升、村外林帶補缺成網、山坡濕地植樹增綠,增強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奠定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改善的林業支撐,打造皖北平原國土綠化和林產發展的示范樣板。
據了解,2022年埇橋區計劃人工造林5500畝,封山育林18500畝,退化林修復5500畝,中央財政森林撫育10000畝,農田林網建設258公里,“百村萬樹”村莊綠化提升25個行政村,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森林村莊7個。
全面推進農田林網示范區建設。2022年合并實施、整區推進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農田林網示范區建設,通過新植林帶、補植樹木、撫育改培等方式,擴延林帶長度不低于258公里。按照林帶長寬不減、標準不降,主栽高大、鄉土、用材樹種的原則,穩步實施農田防護林建設,高標準建設埇北、埇南2個農田林網示范片11萬畝。
實施石山增綠添彩工程。全區實施石山人工造林1500畝、退化林修復5500畝、封山育林18500畝。堅持政府主導、財政扶持、工程推動、造封結合、專業實施的原則,重點實施S407沿線可視范圍內山體增綠添彩工程。
實施“百村萬樹”村莊綠化提升工程。遵循鄉村森林化、村莊生態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樹種多樣化的建設原則,科學推進村莊綠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區計劃實施25個行政村,每村新植樹木1萬株以上。重點在村莊周邊、道路兩旁、溝塘堤邊等隙地,實施見空補綠、見縫插綠,強力推進與村外林帶有機聯系、補缺成網;在房前屋后、院落四周補植優質果樹,因地制宜地發展小果園、小花園。 (張成伍 丁丹丹)
責任編輯:丁曼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第八期宿州市企業家沙龍下午茶活動舉行 03-28
-
2宿州市根治欠薪專項行動追發工資1.4億余元 03-28
-
3關于清明節期間暫停部分祭掃業務的通告 03-27
-
4
-
5鄭宏來宿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 03-28
-
6王啟榮在市交旅集團調研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