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婦女尤可頌
“人間三月好風光,似水年華總溢香。滿目春暉盈大愛,古今功蓋譜詩章?!泵磕甑摹叭恕眿D女節來臨之際,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會采取不同的形式,表達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甚至熱情謳歌女性在政治、經濟及社會領域所取得的斐然成就。在我國古代,盡管沒有專門的節日來贊頌處于社會底層的勞動婦女,但是她們聰明賢惠、忍辱負重、樂觀積極、豁達開朗的傳統美德,常常被文人墨客或吟哦于詩,或記錄于文,或描繪于畫,其中最常見的勞動婦女有采桑女、采蓮女、耕作女等。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睗h樂府民歌《陌上?!防锏那亓_敷,是一個典型的采桑女形象,她不僅天生麗質、俏皮可愛,而且聰明機智、忠貞不二。后代詩歌寫采桑女時,也多在此基礎上繼續創作,如李白的“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趙嘏的“南陌采桑出,誰知妾姓秦”,劉禹錫的“今朝停五馬,不獨為羅敷”等,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凸顯了采桑女超凡脫俗的品格。其實,古時采桑并非一個獨立的活動,還與養蠶、紡織等聯系密切,可見其勞動強度之大;特別是她們絕大多數家境貧寒,在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只能以此謀生,如果遇上苛捐雜稅,辛辛苦苦地勞作只能“為他人做嫁衣裳”了。且看杜荀鶴的《蠶婦》:“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間有榮華。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鼻仨w玉的《貧女》更以自白的形式講述了不幸的境遇:“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嗪弈昴陦航鹁€,為他人作嫁衣裳?!?/p>
相對于采桑女,采蓮女的勞動強度不可同日而語,采摘姿態要優雅許多,衣著服飾也可以講究。李康成的“翠鈿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溫庭筠的“蘭膏墜發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云”,張籍的“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等等,這種從服裝到發型到裝飾的濃墨重彩,均刻意展示了采蓮女的清純靚麗,這與普通的勞動婦女形象相差甚遠。王昌齡的《采蓮曲》更是寫得聲色并茂,生動逼真,采蓮姑娘的身姿服飾與音容笑貌皆躍然紙上,儼然一幅明晰的《采蓮圖》:“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痹娙藗冎圆粎捚錈┑刂幐璨缮徟?,其實與中國古代文人有意地加工與美化有關——自古美人如花,雅致的采蓮女與清潔的蓮花正是展現了詩人們一種理想化的審美。因此可以這么認為:采蓮女的清純美麗,很多是被詩人加了“濾鏡”。
最值得同情的當然是耕作女,她們不僅物質條件匱乏,還要夜以繼日地勞作,但即便是這樣,生存環境仍然無法得到保障。白居易的《觀刈麥》就描寫了一個貧窮的農婦在收割后的田野上拾遺落的麥穗充饑的情景:“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瓘陀胸殝D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贝魇鍌惖摹杜镄小芬裁鑼懥藘晌晦r家貧女勞動的艱辛和老大不嫁的惆悵:“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全詩語言質樸無華,刻畫了動亂時代中鄉村少女的勤苦形象,以姊妹二人的遭遇,揭示了安史之亂給農村經濟帶來的嚴重破壞,反映了戰亂時代中農村民生困苦凋敝的現實。
當然,古典詩詞中還有“浣衣女”(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牧羊女”(馬蹄踏得夕陽碎,臥唱敖包待月明)、“裁剪女”(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等等諸多角色的描寫,她們都是美麗的精靈,是勤勞的楷模,是智慧的化身,永遠值得被贊美與歌頌!
錢續坤
責任編輯:張海亮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第八期宿州市企業家沙龍下午茶活動舉行 03-28
-
2宿州市根治欠薪專項行動追發工資1.4億余元 03-28
-
3關于清明節期間暫停部分祭掃業務的通告 03-27
-
4
-
5鄭宏來宿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 03-28
-
6王啟榮在市交旅集團調研 03-28